星星之火︱90后清华姐妹花 她们的成长故事

 

导语:她们是一对双胞胎姐妹花:姐姐寇梅如曾是东润丘成桐数学奖的一等奖得主,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妹妹寇梅若也是学霸,同年与姐姐一起考入清华……七年后各有所成,姐姐寇梅如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世界500强公司ABB,担任项目经理;妹妹梅若本科毕业后进入知名律师事务所。这样的一对清华姐妹花是我们今天文章的主角。

 

典型的中国“90后”:“自我”、“尊重差异”、“视角多元化”

 

       两姐妹说自己是典型的90后,自我、独立、尊重差异。姐姐梅如坦言,自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90后”,在她看来“90后”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更加看重三方面的能力:“自我”,即构建和不断完善自我价值体系,包括自己的人生目标、处事规则和底线;“尊重差异”,即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尊重他人和世界与自己不兼容的地方,而非唯我独尊;“视角多元化”,即有意识地跳出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在更广的维度上接收和筛选信息,避免自我局限。

 

 

成长关键词:好奇心+自我管理+专注力

 

       父母从小就给了姐妹俩很宽松的成长环境,但也扮演了监督者的角色,“规则下自由成长”的智慧养育也让她们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谈到中国的家庭教育时她们坦言:中国的家庭教育太重视教育的深度,广度经常不太够;孩子不是家长互相攀比的工具,应该尽早培养孩子可以自主做决定的能力。

 

       在中学时代,姐妹俩在生物课上做过的“鱼的眼泪”的实验让她们印象深刻;姐姐梅如在丘成桐数学奖中获奖的《从月球上看食的计算》的课题也非常有想象力。梅如说,好奇心在她们姐妹俩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姐姐梅如看来:作为家长,应该励孩子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包括多带孩子看外面的世界,而非一味强调课业成绩。 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则应该为孩子们设置更多可以选择的兴趣课程,引导学生提问和自己发现答案,给学生思考和创造的环境,鼓励任何小的想法和思考,而不是以直接灌输的方式教学。

 

       除了好奇心外,自我管理能力也在姐姐梅如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孩子没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么创造性的想法就只能停留在想法层面。对于孩子们来说,天马行空的想象可能是有趣的,但是去探究这其中的原理、去寻找实施的办法,却需要漫长甚至枯燥的努力,这就需要孩子们具有时间规划能力、自制力。”姐姐梅如说:“在我们小时候,小到写作业的顺序、大到长期的英语提升规划,父母都会要求提前制定好计划,避免仓促完成任务。”

 

对于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词,妹妹则强调了:组织能力和专注力

 

       在妹妹梅若看来,任何的学术、工作或者生活的展开,其实都需要剖析问题的层次,并且根据这些层次来规划进度和时间。“我们一家人都是秩序感和目标感非常强的人,对于重要的事情家里人会一起发散性地讨论路径,分析影响因素和利弊。一旦确定下来方案,一家人又会非常细致地布局解决方案。家里人也一直会很尊重我和姐姐的独立空间,而且会提供各种辅助条件,让我们可以在某一个阶段心无旁骛地做某一件事情不被打扰。”

 

中国家庭教育过于注重深度,广度经常不够

 

       在谈到中国的家庭教育时,梅如还是坦言:中国的家庭教育太重视教育的深度,广度经常不太够。“广度是说快速、广泛接受信息的习惯,而不是只关注自己喜欢的或者自认为必要的事情。”梅如说,“否则,当高中生进入大学之后就会有一个巨大的鸿沟,很多学生在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完全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不知道每个专业将来做什么工作,所以很多人在大学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所以,无论是专业类人才还是广泛类的人才,在这个学科交叉极其频繁的时代,都不应该关闭自己与社会接触的大门,只埋头研究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在教育的广度上,一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培养,另一方面,更需要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耳濡目染。

 

 

 

未来的孩子更需要信息筛选能力+语言能力

 

       姐妹俩也给正在上初中、高中的学弟学妹们提出了建议。姐姐梅如希望学弟学妹们在未来能够重视三个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信息筛选能力。有意识地跳出自己熟悉的知识领域,在更广的维度上接收和筛选信息,避免自我局限。“这个能力的重要性也许在我小时候还不那么明显,但是在现在这个信息更加爆炸的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第二、构建和不断完善自我价值体系,包括自己的人生目标、处事规则和底线;第三、允许多元价值观的存在,具备尊重他人的能力和包容性。

 

 

       而妹妹梅若则认为语言能力在未来更加重要。“中文和外语能力都非常重要,语言的作用不仅在于当下的人与人的沟通,而在于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与其它文明沟通。如果能读原文书,就能用最贴近作者灵魂的方式来阅读他的精神,这种体验绝对是非常值得的。”

 

培养批判性思维:重复思考+避免情绪化

 

       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梅如喜欢写作,也开了公众号发布一些自己的文字,通过一些文章可以发现她是一个非常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在她看来,固执坚持自己的思想,闭门塞听肯定是不适合个人在时代中发展的,但是一味地接受,不加以筛选同样也不行。批判性思维就是在维持一定合理的思维规则的基础上,适当放开心灵,在不断反思中锤炼自己的思维体系,拥有自己的判断。关于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她想到两点:一是培养重复思考的习惯。因为一个逐渐成熟的思维体系来自于不断地思维修正,所以重复思考和锤炼非常重要。也是在重复思考的过程中,人会自然而然地拥有愈加全面和成熟的认知。二是避免情绪化思考。无论批判谁的思想,都需要进行理智和逻辑化的分析,情绪化的思考模式会让人的信息筛选滤镜被扭曲,变得纯粹由情绪和喜好主导。而人的喜好和情绪变化莫测,这样很难去构建一个稳定的、可以参考的、不断完善而不是不断推倒重建的判断体系。所以说,培养批判性思维,一是要重复思考,二是要理智。

 

孩子不是家长互相攀比的工具,尽早培养孩子可以自主做决定的能力

 

       中国家长的焦虑症似乎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出现的,很多孩子从小就要上各种辅导班、兴趣班,压力非常大,家长们之间也互相比较,害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此,梅如在处理同龄人攀比问题上的一些做法可能会给家长一些启发:一是把与他人对比的模式转换为与自己对比,就好像长跑比赛中,不要和身边的人对比谁跑得快,而是看看自己这一百米有没有比上一个一百米跑得快。二是要对于自己的能力要有信心,即“我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信心。类比到孩子的教育上就是多关注孩子自身的进步,而不是不断地和“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另外就是相信孩子有一定自己做主的能力,即培养他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不是一直要让焦虑的家长来安排他应该学什么、做什么。

 

 

       另外,孩子并不是家长互相之间攀比的工具,家长更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和值得骄傲的地方,尽量避免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身上。过多的关注和太大的压力,也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决定的能力,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或者患得患失、优柔寡断。妹妹梅若的建议很简单:尽早培养孩子可以自主做决定的能力,尽早结束父母包办孩子的学习、兴趣的阶段,帮助孩子找到爱好所在。

 

       如今,这对姐妹花各有所成,谈到自己对未来的规划,姐姐希望自己在职业上能够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而并非只是为了谋生。此外能够发展一些自己的爱好,写自己的公众号,多去看一看未曾到过的世界。妹妹梅若则计划学一门新的语言,尝试学习哲学和人类学。

 

       东润公益基金会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偏食”都会造成成长的“营养不良”。家庭和学校是两个不可或缺的“孵化”场景,在孩子懵懂时期,家长和老师扮演着引导者的重要角色。但更重要地是,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培养孩子自己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不断发掘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而不是将学习热情损耗在完成家长老师们想当然规定的内容里。唯有这样,孩子才能被激发出更大的潜力,对于未来的人生才更有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