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东润学子系列︱我们和一位东润90后北大新生的“尬聊”记录

 

导语:进入高考录取季,气氛也和天气一样火热。一份份滚烫的录取通知书传递到学生的手里,是对中学生涯的总结,也是对大学生活的期许。成年的学子们即将进入人生新的阶段,虽然稚气还在,但对于未来他们或许已经更加明晰。我们也趁机“约谈”了几位学子,想更靠近90后们的内心。经历了高考的他们,会是怎样的状态呢?

 

       以下,是我们和王竞先同学的“尬聊”记录。尬聊当然是一种调侃,一方面我们不想摆着一副正襟危坐的师长样子,另一方面90后的学子们真的常常也会丢出让你意外的答案。但,这不就是访谈的趣味所在吗,如果你都能预见到模式化的回答,就不有趣了……不是吗?


 

请先介绍一下自己?并用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的特点?

我是王竞先,来自北京人大附中,今年九月将进入北大物理学院学习。我在2015年的东润丘成桐物理奖中获得了银牌。

简单的总结一下自己这就算了吧……简单来说不就是自夸么……好尴尬(尬笑~)

 

听说你在大学入学前的暑假还忙着做实验,能介绍一下手头在从事的课题吗?

不能[呵呵](开玩笑啦~)

手上的课题主要是想造一批只有基础功能的机器人,然后让它们通过各种奇怪的互相交流来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例如摆出来一些形状。简单来说是和电影大白里面的那个megabot有点相似(虽然弱多啦~),本身这个实验开起来也有受到这个电影的影响。

 

从东润丘奖竞赛的模拟科研,再到即将展开的专业科研,你有怎样的具体规划?近期与远期的目标是什么?

现在说规划,我个人觉得是有点早啊……其实我还没有非常具体的规划,大概想的是先拿一些课题再培养一下科学研究能力、视野和科学写作之类的吧。长期来说,估计会偏应用物理或者工程方面的研究一些(例如现在进行的就应该算工程研究吧?)。当然最短期的自然是把手上的内容做好~

 

是怎么爱上物理的?它在你心中有着怎样的份量?

这问题有点(再次尬笑~)……初中的时候,觉得物理课可以做实验比较有趣,而且当时学校里会组织挺多物理方面动手设计+制造的课程,动手多了自然就感兴趣起来了。当然,化学生物计算机啥的也都很感兴趣。数学有点太偏理论,所以虽然一直学的算还可以,但是感觉就一般啦,当然学数学也很重要。

份量,这真不很好回答诶……反正我知道我看过的物理书的“份量”还是挺足的,反正我是搬不动……(可能是因为我没有kindle?)

 

在整个中学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什么你很想分享的体会和经验?喜欢纯理论研究还是喜欢应用?

嗯,其实体会和经验都挺难很具象地来说。但我感觉自己适合学习物理,学习起来能把内容之间,还有内容和内容之外联系在一起,并且能应用起来。例如我就很喜欢拿Mathematica(一个数学软件+编程语言)跑各种物理问题,也喜欢学稍微超前一点的内容,我觉得挺有趣,而且学起来不是很累。

我个人更喜欢应用一些,前面也说过,我比较喜欢应用物理和工程。主要是理论物理太难了,智商不够(第三次尬笑~)

 

作为保送生,没有参加高考,空余出来的时间你都做了哪些专业准备?制定了什么样的暑期计划?做实验的比重占多大?

其实没空出来太多时间。从高二进物理竞赛集训队到保送我都忙碌,高二下学期我其实有学英语准备出国,最后也成行,可能是太弱了吧……(第四次尬笑~)。到了高三,我一直在参加竞赛,直到五月初亚洲物理奥赛才结束。中间剩下的时间,我都会见缝插针用来玩。所以空出来也就是五月到八月,也没比高考的同学多多少。空出来这么点时间当然也就是多做点实验啦,毕竟计划也比较紧,剩下时间就看看书玩玩游戏打发一下就好。实验的比重一半左右?因为还要和同学毕业旅行啥的,也要花时间。

 

高中阶段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位老师是谁?他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很多老师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例如我们学校的物理胡老师和段老师等等,他们对我可以说是多方面的影响。提高成绩肯定是其一,然后就是高中对我的心理辅导也对我有很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老师肯非常尊重我的意愿,比如我想学物理+工程,他们都认同我应该去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能不能具体谈谈你参加东润丘成桐科学奖的过程?东润丘奖与其他竞赛有什么不同?

针对东润丘奖的准备其实从IYPT七月中结束就开始了。先是“霸占”了学校的一个实验室去搭仪器和讨论理论,我们的课题是刷毛机器人的运动机理,所以这个“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和初步测验就是在那里完成的。后来又去中科院力学所借振动台做了更细致的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修改了理论。然后自然就是写论文—改论文—再改论文不断去细化我们的研究和理论,其中也包含了进一步修正各种理论实验。

东润丘成桐奖的确和别的竞赛有很多差别。首先和学科竞赛比的话,东润丘奖更加注重科学研究和写作的能力,可以说是完全不同的比赛设置。跟PT系列的比赛相比,也有一定的差别。因为虽然都考察的是科学研究方面的能力,东润丘成桐奖更加注重严谨化书面表述,而PT更加注重“同行评审”式的演讲和答辩。而且东润丘奖的评审水平和参赛选手水平也都更高,可以说比一些类似的论文比赛平台和水平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