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东润丘奖学子系列︱张双翼 非典型学霸                

       他古琴八级、钢琴和吉他十级……但他最闪耀的荣誉却并不是在音乐上,作为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年级中最早获得耶鲁大学本科REA offer的学生,他是人们眼中的物理小天才,一个非典型的学霸。



关于物理


       物理,对于很多学生或许是一门比较复杂艰深的功课,各种定律各种公式让人百思难得其解,但是张双翼觉得物理其实是最简单有趣的事情,是他认识这个世界的钥匙,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物理,并不是教科书上死板的教条而已。

    “我不是死读书的nerd!”张双翼语气坚定地强调了这一点。百科全书算是他最早的启蒙读物,书里介绍有趣的自然现象很快吸引住了张双翼。小学三年级,张双翼开始接触奥数,“数学简洁而优美,是非常有意思的思维游戏”,很多人眼里老大难的数学科目,在张双翼口里却完全不同。中学二年级,他开始接触物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因为出众的观察力和理解力,他很快被选入物理竞赛组,被重点培养。

    “但我不喜欢简单地背诵题库,物理就应该自己动手去实践~”初中时期的张双翼已经能制造出“纸杯做的滑翔机、随着声音弹跳的火焰”这些小发明,很快他在第29届国际青年物理学家锦标赛上夺得银牌。

    “你看打台球时候的碰撞与摩擦,打篮球时候的抛物线投篮,这些都是物理里的速度和重力理论。”这些现象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帮助他更生动也更深刻地理解物理中的理论。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想要脱颖而出还需要刻苦用功。张双翼初一时就开始自学初二物理,初三时把高一物理全部自学完。

       永远比既定时间表快一拍是他的法宝,富余出来的时间张双翼除了大量做题之外,就是用来做实验。因为理论和实验依然存在着差距,理论上的计算其实并不算太难,但真正实验过后才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回事,必须要考虑到更多的影响因素。

    ”现在的物理比赛,光会做题做实验可不行,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答辩和辩论,所以你除了动手还要动口”。作为在南外主攻学物理创新竞赛的张双翼也得适应这个新潮流,越来越的竞赛要求参赛学生就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进行团队合作研究,然后就其理论分析、实验方案、实验结果进行辩论性比赛。

       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方法再加上动手和动嘴能力的训练,张双翼在各种物理比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2013年南京市“随园杯”物理竞赛一等奖、2014年南京市“随园杯”物理竞赛一等奖、2014年全国中学生物理联赛江苏赛区二等奖、2015年全国中学生物理联赛江苏赛区一等奖、2015年“物理杯”美国高中物理竞赛全球第三名、2016年泛珠三角物理名校邀请赛综合试一等奖、2016年中国高中生物理创新竞赛(CYPT)、IYPT2016中国代表队银牌……不断竞赛的积累,让张双翼开阔了眼界也让他在物理探索的路上走得更坚定。


关于家庭

       张双翼的父母并没有从事科研工作,他们能给予他的是一个开明自由的成长环境和耐心的引导。“我妈妈是我的督导,我爸爸是后勤主任”张双翼乐呵呵地介绍父母的角色分工。从儿时开始,父母从来不会给他定硬性要求,他们会观察孩子的喜好,从而鼓励他去发挥所长。面对考试成绩这个父母最最看着的东西,张双翼说,爸妈就一句话“尽力就好”。

        张双翼在物理比赛上取得这么多成绩,除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就要数妈妈功劳最大。“妈妈是我最大的督导,督促我学习、给我做实验出谋划策还有适时的精神鼓励!”在YPT竞赛期间,张双翼选的课题是“飞盘旋涡”。这个实验需要用到水槽,在游泳池肯定不合适,于是在妈妈的帮助下他们造了一个3*2米的实验水池。不断地记录飞盘推送出去后的数据是这个实验的关键所在,为了能让实验尽可能累计最多的数据信息,妈妈每天下班后就会到实验室帮张双翼一起操作。

    “这是一个非常辛苦的过程,因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很多,需要我们一再的测试。经常我俩推到手非常酸痛,但是结果也不尽理想。但妈妈依然坚持每天下班就来陪我做实验,全程陪在我旁边。每当结果不理想的时候,她都会鼓励说,坚持下去就是胜利。

       在出国读本科这件事情上,妈妈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妈妈总给我描述出国读书的情景,让我很向往”,作为出国读本科的学生,课业压力会更大,那一段日子基本上是白天准备SAT,晚上学习物理和数学。从小因为记性差,张双翼说,“刚开始背单词是非常痛苦的,我一本书都要背七八遍基本才能90%才能记住,尤其刚开始背了就忘记了。每次考试的时候,我妈妈都会剥些瓜子给我吃,每次吃瓜子都会感觉有母亲的祝福,就会考得很好。

       当收到耶鲁录取的消息,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耶鲁是我的第一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耶鲁最吸引他的一点是该校在各个学科领域均有探索与积累,这对于中学期间更多集中在理科学习的张双翼来说无疑是一个更综合更全面的学习平台。“我希望到了大学能在人文方面加强一下,我觉得这对于我的人生是一种平衡。”手握耶鲁早录取通知书(REA)的张双翼,并不着急选择专业给自己定型。耶鲁给予所有本科生两年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所以张双翼打算利用这个时间去心理学或者音乐理论里去探究一番。


关于东润丘奖及未来

     “我觉得东润丘奖与我所有参加过的其他竞赛最大的不一样就是,它是完全开放性的,给你自主选题、自行研究和阐述的机会。”在此之前,张双翼参加过很多国内国际的竞赛比如YPT等,这些竞赛大多会给你一个选题列表,你从中选择,但东润丘奖不是,它给你绝对的自主权。你报送的研究题目,一定是你最喜欢也最愿意深究的。在张双翼眼里,东润丘奖是一个更高层面的竞赛,它突破了考题答题的应试模式,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而是鼓励每个选手找准兴趣点,发挥个人和团队的动手能力,最大限度地展示才能。

       2016年底,张双翼和他南外的学弟宋邦卓学妹潘开欣以“关于声学微结构异常反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为题参与东润丘成桐科学奖的物理竞赛。灵感来自张双翼平时对音乐和声音的观察,从光学snell定律延伸到声学, 因为声波比光波大很多,他们选择易拉宝做反射界面并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模型,通过排列管子来控制声波的反射,三个小伙伴在室内室外不断尝试,最后进入消音室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实验结果。答辩时候,面对来自国际上的评审老师,张双翼和小伙伴心里兴奋且紧张,英语作为南外学生的强项,英文答辩对他们不构成困难。

       谈到这次参加东润丘奖的遗憾时,张双翼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觉得在引入上做得更有趣。因为答辩的开篇很重要,它奠定了你整个项目展开的基础。”巧合的是,当张双翼在清华准备丘奖答辩的时候,正好收到了耶鲁的录取通知书。

       回首中学时代,张双翼觉得学习是件辛苦但绝不痛苦的事情。如果硬要说遇到什么挫折,他觉得还是在科学研究上。对于做物理探索性研究的学生来说,他们面对的不是简单地物理竞赛,因为物理竞赛很多都有答题套路,只要大范围的背诵就考出好分数。但是科研是一个漫长充满失败的过程,往往要经历99次失败才能得到一次成功。那么在某个时间节点,你就会质疑自己,要不要放弃。幸运的是,张双翼父母给了他最多的正能量。他们总说,只要还有机会就不要放弃,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这样,他才一路坚持下来,走进了耶鲁校园。


请使用手机"扫一扫"x